行業新聞您現在的位置:首 頁 -- 新聞中心 -- 行業新聞
建筑企業執行力不強通病剖析
發布時間:2013-09-13 15:41:13
執行力不強,是令建筑企業普遍頭痛的一大頑疾,更是削弱企業市場競爭力、阻礙其快速發展的一大羈絆。為此,不少焦躁的企業紛紛向社會科研院所及培訓團體討教破解的錦囊,但專家妙計似快刀割韭菜,雖執行力立馬提高,卻不能持久。筆者以為,治療頑疾切忌心急,應像中醫一樣先把清病灶的脈系,再組合起對癥的藥方,假以時日才能將其病毒逐漸清除,慢慢治愈。首先,建筑企業執行力不強與社會環境休戚相關。我國尚處于社會主義發展初級階段,社會主義法制及公民的思想覺悟也處于逐漸完善、提高之中,員工大局觀念、法律意識普遍淡薄,易從本位主義出發,做出一些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事情,不經意地滋生出執行力不強的毛病。另外,建筑企業有時也在資質升級、稅務繳納等運營環節中,明知不符合國家地方相關規定,卻也想法設法打國家法律、政策的“擦邊球”,以謀取利益,無意之中也在員工頭腦中播下了靈活對待政策規定的不良種子。其次,建筑企業執行力不強與企業領導作風密切相關。國內大中型建筑企業(尤其是國企)的管理體制,讓“一把手”處于“一支筆”的絕對統帥地位,使一些領導頭腦中下意識地形成了權威意識,再加上社會上“江湖”風氣的影響,下屬違規違紀,“哥們”可網開一面,對普通員工則要鐵面無私、依規懲處。長此以往,員工就會感覺對公司的制度規定的執行也要看領導的臉色,若按制度辦事,也可能會受到領導的非議;不按制度辦事,也可能綠燈放行。這種“經驗教訓”在越來越多的員工中傳遞,一旦拖延、糊弄了事的土壤形成,致使病灶生根,企業不良的文化風氣也就隨之形成。最后,目前國內建筑企業雖都已建立起相關的管理制度,但普遍缺乏針對執行過程中的瀆職違規行為的問責辦法,這就在客觀上形成了企業規章制度猶如彈性十足的橡皮筋,按制度辦事可以,不按制度辦事只要未發生事故,未造成直接損失,也無人追究。如某建設企業興資開通了內部網絡平臺,推行無紙化辦公,規定員工每天必須登錄平臺閱覽并處理公文,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。但實際在線人數寥寥無幾,致使辦公室在平臺上發了一個開會通知,隨后又得挨個電話通知一遍,不但未提高效率,反而增加了工作負擔。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之一就是無相關的問責規定。建筑企業想要徹底治愈“執行力不強”的頑疾,最主要的是要練好內功,首先要從領導自身抓起,養成依法辦事、依規行事的思維習慣,在主觀意識上無條件地服從于國家法律和企業規章制度,不耍小聰明、不打“擦邊球”,斬斷無原則的人情網脈,對違法違規之人、之事,堅決依法、依規處理。其次,企業在建立規章制度的同時,要注意制定相應的瀆職問責辦法,使每一項制度都有相應的部門和人員負責管理,同時也要有相應的制度約束這些管理人員,一旦其不履行自己的職責,就可追究其失察、瀆職之責。最后,要向員工大力灌輸“程序”概念,除緊急情況,必須“刻板”、“保守”地依程序行事,杜絕即興辦事、事后補序的做法。如此堅持不懈、長期實施,隨著社會執行力的不斷提高,建筑企業執行力不強的頑疾必能根治。